您所在的位置: 今日法院 > 要闻动态 > 正文

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首互未来”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落实最高法院、北京高院对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要求,5月25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白皮书》,对近一年来该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情况、裁判思路、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并发布了相关工作指引,提出了妥善解决此类纠纷的工作建议。发布会由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庭长孙铭溪主持。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首先通报了该院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审理情况。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纠纷143件,全部案件均由少年法庭集中审理。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涉未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长,案由高度集中,案件的结案方式以调解、撤诉为主。从案件反映出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问题来看,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有待提升、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用网行为监督管理不足、网络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不充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冲动消费、受到不良信息侵害或实施网络侵权行为的重要因素。北京互联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首互未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贯彻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建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四大机制”,搭建全国法院首个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积极提升未成年人及家长网络素养,发挥司法建议作用,促进平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强化教育宣传,凝聚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共识。
  少年法庭法官崔璐通报了九个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包括“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案”“因感情纠纷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暴力案”“医疗机构及人员擅自发布未成年人就医短视频案”“冒充未成年人退款账号被封案”“短视频平台封禁恋童账号案”等。
  少年法庭法官董学敏、经雯洁发布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共同拟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未成年人用户账号管理指引》《网络服务提供者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投诉处理指引》,为互联网平台更好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提供指引。少年法庭法官王红霞回答了媒体提问。
  CCTV13《法治在线》、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人民法治、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新闻广播、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记者线上、线下参会、报道,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微博号、人民法治之声同步直播。

  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宇清、邵雪松、刘洁、春花、张雪梅、许泽玮、王娇、祖彬、李广瑞、王海英在线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版权:北京互联网法院所有  京ICP备200094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87号